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单县  > 正文

单县终兴镇光明集村:
以“特”取胜,桃树结出“幸福果”

作者: 冯 锴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1-06-10 09:29

blob.png
套袋让桃子品相更好

□记者 冯 锴

乡村振兴要靠产业,产业发展要有特色。在单县终兴镇光明集村,“桃”便是这个村子最大的特色。超过百年的种植历史、2600多亩的种植面积、100多个品种、家家种桃、人人会管理……在“特”字上下功夫,靠品质、靠特色取胜,这便是光明集村发展桃产业的底气,他们不仅将桃卖到全国各地,更是将桃树种到了31个省市自治区。

希望挂满枝头

 驱车走在光明集村的田间道路,一片连着一片的桃林不禁让人心生感慨。

52岁的朱启广每天都要到桃园内,查看桃子的长势。他告诉记者,往年的这个时候,桃子已经开始上市了,但今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,上市时间比往年要晚一周左右。

光明集村党支部书记朱前程介绍,这个村子桃树种植历史超过百年,村里现有人口2700多人,桃树种植面积2600多亩,几乎是人均一亩桃,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种桃专业村。

朱前程拿自己举例说,他家里现在种了6亩桃树,去年平均一亩桃卖了1万多元。而其他有种植黄金蜜等更好品种的果农,收益比自家桃园要高一倍。

每年4月份,光明集村掩映在粉红的桃花中,煞是美丽;而现在,桃子成熟在即,枝头上挂着的是满满的希望。

更新换代,走“高精尖”之路

在几位果农的桃园内,有几株树龄近百年老树被称为“桃树王”,如今依然枝繁叶茂,见证着光明集村桃树种植由盛到衰再到崛起的发展之路。

朱前程介绍,据村史记载,一百多年以前,村里就有桃园,只不过没有达到现在的规模。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,村里种桃的慢慢多了起来,到了20世纪80年代,桃树种植面积达到顶峰。光明集村以及周边地区的桃树连成片,号称“万亩桃园”。然而,果农们却在这一时期遭遇了“丰产不丰收”的尴尬。原来,当时所种植的桃树都是白凤这一个品种,虽然结果很多,但由于成熟期只有一周左右,当时又没有销路,运输也不方便,很多果农的桃子成熟后卖不出去,大部分都烂在了桃园内。这种情况大大打击了果农的积极性,一部分果农将桃树伐掉改种其他农产品。

到了20世纪90年代,政府部门因势利导,引进了沙红桃、黄桃、油桃等系列新品种。随着品种的丰富,各种桃成熟期不再那么集中,种桃的收益渐渐提高,让很多果农重拾信心。在种植方面,果农们也积极更新种植技术,使桃子的质量更高,也能卖上更高的价格。

此外,为了应对市场风险,村党支部领办文珠仙桃种植合作社,社员已有400多户;2019年,村里注册了单县蜜桃“地标”产品。

朱前程表示,现在村里的桃树种植依然没有停止更新换代的步伐,更新为售价更高的黄金蜜、蟠桃等品种,再加上新的种植技术,走“高精尖”的路子,主要销售目标对准超市及大中城市,助农民取得更大的收益。

人人都是技术员,“桃李”满天下

“除了港澳台,其他省份都有咱家的苗!”在村东的一处育苗基地,33岁的朱大伟自豪地说。

11年前,朱大伟在浙江省宁波市一家企业已做到管理层,但他却放弃了这个收入不菲的岗位,回到村里跟着父亲搞起了桃树育苗。“种桃、育苗都是技术活,这是咱村的优势,为啥不继承呢?”朱大伟说,“就拿嫁接来说,一棵苗得两人‘摸’十来遍才能完成,这技术一般人还真掌握不了。”

通过土地流转,朱大伟和父亲朱联合承包了100亩果园和100亩苗木培育基地。朱大伟告诉记者,他的果园内种的桃绝大部分都是用来试验的。因为他们和农业科研部门合作,尤其是有了新品种,他都要先在自家果园内试种,真正取得好效益了,才会向其他果农推广。正是这样的模式,朱大伟的桃树苗取得了不错的口碑,老客户介绍新客户,他家的桃树苗已种到31个省市自治区。

“夸张一点说,咱们村上至九十九、下到刚会走,人人都是技术员。”朱启广乐呵呵地说,每年桃子成熟前,村里人根本不用到外面找活,外地种植户会来到村里,将村里人接走,对桃树进行剪枝、疏果等管理工作。“车接车送,管吃管喝,一天最低150元工资。”

记者了解到,光明集村围绕“桃”做的文章远不止这些。2016年开始,村里举办了桃花节,吸引不少游客,带动了村里的消费;村里还将结合村子历史,将桃花和文化结合起来,加工桃花盆景、桃木饰品等文创产品,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。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